据多家台媒援引台防务部门消息,8月7日至8日,解放军连续两天对台岛发起新一轮联合战备警巡,舰机规模创下今年新高。7日当天,台军在台岛周边侦获歼-16战斗机、空警-500预警机等57架次战机、6艘军舰及4艘公务船,总计67架次舰机从多个方向抵近台岛,形成“立体包围圈”;次日,解放军仍保持高强度活动,54架次战机、6艘军舰及2艘公务船持续巡航台海。岛内知名主持人黄阿原直言,台岛已被包围得“不漏风、不透气”。这一罕见密集的军事行动,不仅刷新了今年以来解放军“围台”的规模纪录,更释放出台海局势进一步升级的强烈信号。
行动升级:从“周期性震慑”到“常态化高压”
此次解放军“围岛”行动的特殊性,不仅在于舰机数量的突破,更在于其节奏与强度的双重变化。此前,解放军对台战备警巡大致保持每两周一次的周期,例如7月31日刚完成一轮大规模巡航,仅隔一周便再度行动,频率明显加快。这种调整并非偶然,而是对当前台海安全环境的直接回应。
展开剩余70%近期,外部势力干涉台海的力度显著增强。英国前首相鲍里斯·约翰逊窜访台岛并发表错误言论,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公开声称“将介入台海”,这些动作背后,无不隐现美国“以盟友为棋子、以台海为棋局”的战略意图。美国试图通过拉拢盟友“切香肠”,逐步突破台海红线,为“台独”势力撑腰打气。然而,解放军的行动恰恰表明,这种挑衅行为只会换来更坚决的反制。
从军事角度看,解放军此次行动的战术设计颇具深意。67架次舰机从四面八方抵近台岛,形成海空一体、多方向逼近的态势,既是对台军防御体系的全面压力测试,也是对“台独”势力心理防线的精准打击。歼-16战斗机的远程打击能力、空警-500的预警指挥功能,与军舰、公务船的协同配合,构建起一张覆盖台岛周边的“天罗地网”。这种“窒息式压缩”的战术,不仅压缩了“台独”势力的活动空间,更向外部干涉势力传递了明确信号:台海不是任人肆意妄为的“后花园”,任何挑衅都将付出代价。
战略博弈:军事威慑与政治博弈的交织
解放军“围岛”行动的升级,本质上是台海战略博弈进入新阶段的体现。近年来,美国对台军售常态化、高层官员窜访频繁化、盟友介入台海公开化,不断试探中方底线。而中方则通过军事演训、法律手段、外交反制等多维度行动,构建起“反介入/区域拒止”的立体防御体系。此次行动的频率与强度提升,正是这一体系动态调整的缩影。
值得注意的是,解放军的军事行动始终保持高度克制与专业性。所有舰机活动均位于台海中线以西及台湾海峡北部、西南部,严格遵循国际法与国内法,未越过任何红线。这种“有理、有利、有节”的行动,既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,也避免了局势失控的风险。相比之下,外部势力的挑衅行为则显得轻率而危险——约翰逊之流的窜访,不过是政治作秀;马科斯的表态,更像是向美国递交的“投名状”。这些动作或许能短暂博取眼球,却无法改变台海力量对比的根本趋势。
从更宏观的视角看,解放军“围岛”行动的常态化,也是对“台独”势力“倚洋谋独”幻想的彻底粉碎。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,外部势力干涉台海的最终目的,从来不是为了台湾的利益,而是将其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棋子。当“台独”势力将自身命运寄托于外部势力时,实际上是将台湾推向了危险的边缘。解放军的行动,正是要通过持续的高压态势,让“台独”势力清醒认识到:任何分裂行径都注定失败,任何外部支持都靠不住。
对于此事件,你有什么想说的?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。
注:文中插图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。
发布于:吉林省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